【俄媒:中国建造登陆码头舰配资查询网,或用于对台登陆】
2月1日,俄罗斯《报纸报》发文称,Planet/Naval News网站消息,美国军事分析人士从卫星照片中发现,中国造船厂出现几艘移动码头舰,专门用于将登陆部队投送到敌方无设防的海岸。美国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政府或已决定或正认真考虑武力收复台湾。
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此类舰艇是盟军的秘密武器。德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在有港口、能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地区。
英国了解这一情况后,发明并制造了“马尔伯里”装配式移动港口系统。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组件结构。为保护登陆地点免受拉芒什海峡汹涌海浪的冲击,使用了由60米长的部件组装而成的浮动防波堤。此外,数十艘老旧船只被沉放在岸边形成一排,运来的混凝土沉箱也提供了额外的防浪保护。带有可伸缩支架的驳船作为码头,它们能固定在海底,同时可上下移动。从岸边到码头有一条建在浮筒上的道路。
6月6日登陆后仅几天,“马尔伯里”港口便利用海滩特性数据和领航员地图搭建完成,这些数据是1943年英国突击队多次秘密登陆行动中获取并整理的。这使得美国、英国和“自由法国”能够积累资源,并在1944年7月底从海岸突破,发起全面进攻。这次进攻导致德军在法国的部队被击溃。
卫星照片中的中国舰艇长120米。舰艇沿中轴线有一条开放式甲板,宽度类似公路,两侧有上层建筑。这条中央通道连接着船尾(船只可停靠处)和船头。其中一艘船的船头有一个由横梁搭建的高塔,下方有通道,类似通往岸边的简易吊桥的支撑结构。部分驳船的舷侧上层建筑安装了类似“马尔伯里”港口码头的可伸缩支架。
三艘下水的驳船结构和尺寸各异,似乎工程师们在尝试寻找实际应用的最佳方案,或解决不同任务。中国国防部未对卫星照片发表评论,只能从舰艇外观和对登陆行动的一般理解来推测其用途。一般认为,除大规模两栖登陆外,没有其他任务需要此类舰艇。一般认为,台湾岛显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栖登陆的自然目标。
制造专门的登陆装备并不意味着中国计划在近期甚至未来发动军事行动。中国大规模建设商船队和海军舰队,几艘特殊驳船可能只是工程实验,以备不时之需,或者用于向受灾地区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曾在加沙尝试类似做法,搭建浮动码头,但因缺乏支撑且易受海浪影响而失败。
如果真的对台湾岛发动两栖登陆,行动不会仅限于搭建码头。台湾是一个高度军事化且装备精良的地区。在发动登陆前,中国大陆需确保在台湾沿海地区取得制空权,并清除台湾海军舰艇,就像1944年盟军所做的那样。否则,登陆舰艇会被反舰导弹摧毁,登陆士兵在狭窄的滩头会被轰炸。要对付台湾的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并非易事,因为它们比乌克兰的相关力量强大得多。
台湾海军装备有四艘美国建造的“基德”级驱逐舰,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强大防空舰艇,但以现代标准看略显过时。还有15艘美国“诺克斯”级和“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这些护卫舰最初是为反潜设计的,以及六艘法国多用途“拉斐特”级护卫舰。此外,台湾还大量建造不易被发现的快速轻型护卫舰和导弹艇。这些舰艇装备有“雄风-2”导弹,类似于美国“鱼叉”、俄罗斯Kh-35和乌克兰“海王星”导弹,以及超音速低空导弹“雄风-3”,类似于“日炙”导弹。
台湾空军拥有一百多架F-16战斗机,正加速升级到4+代的Block 72版本,类似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还有数百架老旧的法国“幻影2000”和129架本土制造的AIDC F-CK-1轻型战斗机,后者常被视为简化版的老旧F-16。
台湾的地面防空系统由七个“爱国者”PAC-3导弹连组成,可拦截战役战术和中程弹道导弹,还有二十多个本土研发的“天弓”导弹连,类似俄罗斯的S-400系统。“天弓”独特之处在于其有掩体式而非移动式版本,可抵御空袭。这些远程防空武器辅以大量中近程防空系统,其中大多数要么是现代化的,要么仍可用于作战。考虑到台湾岛面积不大,如此数量的防空导弹系统使防御极为严密。
文章称,这些力量不足以在公开、持久的对抗中战胜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新的海军舰队足以与美国抗衡,中国空军的骄傲是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美国军事分析人士认为应高度重视歼-20,称其隐身性能超越美国第一代隐身战机,如F-117。
文章指出,要摧毁台湾大量的军事装备并削弱其战斗力,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排除了速战速决的可能性。例如,在诺曼底登陆前,削弱德军在海上和海岸的力量至少花费了数月时间,确切时间难以确定,因为从1939年起德军就不断遭到打击。此外,如果台湾军方将领能明智地利用地下掩体网络(包括用于停放飞机的掩体),避免在无战果的情况下损失飞机、舰艇和防空导弹连,他们就有机会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阻止两栖登陆。
文章总结道:可以肯定的是配资查询网,即使中国目前没有计划为收复台湾而发动战争,也在认真考虑这种可能性